一路范文网
一路范文网 主题教育>>党员学习资料>>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三篇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三篇

2023-11-22
  服务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ú wù。意思是指履行职务,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也指任职。一路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供大家参考选择。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

  今年以来,甘南州坚持把网格作为守护基层平安稳定的最小单元,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全域推行“8+”基层治理工作机制,以矛盾纠纷化解和“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创建”为抓手,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全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倾,在网格一线奏响主动创稳最强音。

  下沉服务夯实治理之基

  聚焦网格力量建设,按照“8+”机制配齐配强网格工作力量,创新推行入格联户全覆盖工作,建立“8+”基层社会治理大实践、各类突出问题大排查活动数据台账、“为民办实事”台账、整治突出问题隐患活动工作台账。全州37832名党政干部、4239名两代表一委员、2900名民兵队伍和2519名村组干部、959名网格员和8626名联户长联系结对,全员下沉服务形成常态化。

  “党员干部等‘8+’力量常态化下沉服务基层制度给基层各项治理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基层治理力量进一步加强,群众的幸福感指数直线上升。”合作市伊合昂街道碌曲路社区网格员张彩艳说。

  州委政法委启动《“8+”战时机制》,每日对各县市、乡镇(街道)、网格员、联户长工作开展情况和社会面动态进行工作调度、掌握情况,对涉及社会治理类的问题做到日收集、日汇总、日研判。

  基层创新打造治理亮点

  坚持以推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为抓手,全域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信访接待中心、诉前调解中心、妇女儿童维权中心等职能作用,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体化运行、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四级综治中心线上同步响应、分级负责,在线受理办理、在线转办交办、在线跟踪督办、在线回访落实,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更加精准。四级综治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受办各种事项44988件。

  “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基层治理一系列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前沿哨’、主动创稳‘助推器’、社会治理‘晴雨表’、8+机制‘作战室’、矛盾纠纷‘集散地’作用,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促进问题在一线发现、情绪在一线疏导、难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任务在一线落实,加固了主动创安、创稳底板。”州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

  同时,全力推动基层工作创新,着力打造基层治理亮点,畅通群众诉求表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建立社会基层治理服务投诉站,开通二维码、举报热线、电子邮箱等投诉举报“直通车”受理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州公安局念好“入、护、服”三字经,增强工作主动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关注热点办实事,打造社区警务团队,临潭县率先提出创建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玛曲县公安局创新设立“白哈达矛盾纠纷调解室”、合作市全力打造“巾帼社区警务队”,碌曲县郎木寺镇探索跨省、跨乡、跨村的边界区域党建引领共治共建工作新模式,与朗木村党支部同四川省红星镇党委镇府、东嘎村党支部、回民村党支部组织联谊活动......

  多元联动纾解治理之困

  甘南州积极探索打造“十户联防+人民调解”矛盾纠纷调解新模式,充分利用联户长人熟、地熟、社情熟、易于发现、便于介入的优势和“十户联防+人民调解”灵活、及时、高效的特点,主动排查、主动介入、主动发现、主动受理、主动调解,用群众听得懂、乐意听的话语释法析理、定分止争、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引导带动群众参与网格治理。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由被动转主动,以“小平台”实现“大治理”,以“小切口”实现“大治安”。合作市佐盖多玛镇创新设立“多玛联盟”,玛曲县齐哈玛镇“女子马背宣讲队”常态化开展宣讲,卓尼县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以案说法......迭部县扎尕那景区运用好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化解机制,活化基层矛盾纠纷排查“神经元”,联动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市场监管所等基层治理单位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全力破解景区治理难的问题,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助推旅游业发展。累计受理旅游消费投诉49件,成功调解处理49件,成功化解游客纠纷类事件12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369元。

  “随着‘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运行和部门联动矛调化解力量的注入,不仅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扎尕那旅游行业的形象,为创建平安和谐景区奠定了基础。”益哇镇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技术增强智慧之撑

  坚持“被动接”与“主动排”相结合,一方面,依托“8+”基层社会治理云平台,全力打造终端采集、中心共享、平台互动,具有职能流转、联动处置、闭环运行、全程可溯源的“8+”智能化、数字化社会治理中心信息平台。“8+”基层社会治理云平台开展视频指挥调度9446次,上报各类事件33565件。另一方面,接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数据,配套“平安通”手机APP,网格员、联户长在线上上报辖区内关注类、管理类、服务类等社会治理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云平台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22.1万余条,下载“平安通”APP 45787人次,报送各类信息110125条。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原则,并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战略部署。人民法院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厚植人民情怀,树牢司法为民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①;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问题,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把审判执行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切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要树立正确法治理念,把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实现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③在刑事审判中,要注重兼顾国法天理人情,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融合起来,在定罪量刑上既要考虑具体法律条文适用,也要考虑刑法基本原则、立法目的和价值导向,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以严谨的法理彰显司法理性,以公认的情理展示司法良知。在民事审判中,要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指引评价功能,坚决惩恶扬善,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要坚持尊重民意与保持法治定力相统一,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确保判决结果公平公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行政审判中,要做到“到位不越位”,行政不能干预司法,司法也不能代替行政,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执行工作中,要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严禁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尽可能避免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二、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百年党史深刻启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人民法院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正确贯彻实施民法典,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司法为民举措,加强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民生司法保障,以更优更实的“公正供给”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巩固提升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持续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基础建设,不断优化诉讼服务大厅设备,积极拓展跨域诉讼服务,以更优质司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服务审判执行。要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把人民法庭打造成为司法便民的“桥头堡”,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人民群众身边。要加强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工作,落实当赔则赔、应救尽救、把好事办好的理念,让困难当事人及时得到司法救助,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温暖。要巩固提升解决执行难成果,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努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强化“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理念,尽最大努力把每一个司法环节工作做到最好;尽可能依法一并解决纠纷案件相关联的问题;尽可能避免一个案件衍生新的诉讼,实质性化解纠纷,一揽子解决问题,提升司法效能、减少群众诉累。

  三、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安全的社会环境、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人民法院务必树牢大局意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动把法院工作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大局,以优质高效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努力营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贯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④要求,依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坚持公正高效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化解矛盾,使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障、违法犯罪受到依法惩处,引领全社会形成尚法崇德、依法办事、合法行权的宜商环境。要完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要发挥好破产审判在市场资源配置、企业救治等方面作用,助力危困企业脱困重生;要深化“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工作,促进优化政务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政策,依法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合同纠纷、劳务纠纷等案件;要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努力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真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大对涉枪涉爆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拐卖妇女儿童等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重大经济犯罪、跨境犯罪、网络犯罪以及电信网络诈骗、集资诈骗、传销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注重追赃挽损,坚决保障老年人财产安全;扎实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司法领域“急难愁盼”问题;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化解极端案(事)件隐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锻造过硬法院队伍,提升司法为民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人民法院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司法为民的能力水平。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两个坚持”专题教育常态化,扎实开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题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把讲政治和讲法治统一起来,坚决防范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法院干警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把严的基调贯穿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始终,不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深入整治危害司法公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顽瘴痼疾和不正之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规章制度,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要弘扬担当实干作风,大兴狠抓落实之风,坚决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倡导“马上办、抓落实”工作作风,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推动形成马上就办、一抓到底、办就办好的良好风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基层是党的最前沿阵地,基层工作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坚持人民至上,用真心与群众交朋友,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

  国之大者,在乎民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亲民为民爱民的崇高风范,把老百姓的事当作最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躬身力行,一以贯之深入基层调研,推动民生问题解决,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理解“四下基层”的内涵,从“四下基层”汲取“人民至上”的真理智慧,方能真正深入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中去,更好为民造福。

  “四下基层”是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四下基层”,关键在于“下”而有为、“下”而有效,要拿出精准务实的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拓展形式载体,切实推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同时,要直面基层实际、把握群众需求,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推动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办更多造福群众的实事;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四下基层”是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有效方法。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与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基层矛盾纠纷往往千头万绪,牵涉众多,不及时化解,有可能成为影响地方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只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守护一方和谐,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愿望。同时,党员干部要主动到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去,切实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纾解民困,用实绩赢得民心。

  “四下基层”是落实工作、为民办事的有力抓手。“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一线办实事、到现场抓落实,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走出机关大院,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让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在现场就得到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也能有解决思路和日程计划,用具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有力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把“四下基层”过程变成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

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三篇

https://m.16maker.com/zhutijiaoyu/607567/

上一篇: 党支部对照检查材料【6篇】下一篇: 2023年个人现实表现材料简短(通用6篇)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